財政部將出臺房產證加名征稅詳規
導讀:
婚前“房產證加名征稅”究竟該不該征?如何征?財政部有望于本周發布詳細文件。財新記者從財政部獲悉,相關文件已起草完畢,正在走法定簽發程序,“盡量在本周出臺”。
8月23日,南京市地稅局通知契稅征繳部門,要求對婚前房屋產權證加名行為征收契稅,具體辦法是按照房屋權屬添加人的實際占有比例,折合成合理市場價,按照贈與類別征收3%的契稅。而婚后共同房產加名不需繳納契稅。
財政部官員解釋說,對此類房屋權屬變動情況征收契稅,現行稅法已有明確規定。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1997年契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轉移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應當繳納契稅。轉移房屋權屬行為包括房屋買賣、贈與和交換。其中,房屋權屬贈與是指房屋所有者將其房屋無償轉讓給受贈者的行為。
財政部官員解釋說,婚前房屋產權證加名,就是房屋權屬部分轉移,即以部分贈與征收契稅,“這個原則是已有的、明確的”。
但是,具體到婚姻法司法解釋帶來的新情況,對此類房屋贈與行為征收契稅,需考慮不要對納稅人造成太大的影響。財政部官員對財新記者說,在制定“房產證加名征稅”政策時,要以人為本,既要考慮“稅理”,也要考慮“人情”,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將要出臺的新政策,應該是方方面面都兼顧到了”。
南京市地稅局關于“房產證加名征稅”的通知,起因于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婚姻法解釋(三)》的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財政部官員稱,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財政部門事先也不知道,“我們感到很突然”。目前,其他部門出臺新的政策解釋或司法解釋等,常常帶動對稅法需要做新的解釋。
財政部官員表示,根據契稅暫行條例的規定,財政部有權解釋條例,可以制定有關征稅規定,也可制定一些免稅規定。關于婚前“房產證加名征稅”,地方財稅部門將在財政部詳細文件發布后執行。
拓展閱讀
聲明:該作品系作者結合法律法規,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內容錯誤請通過【投訴】功能聯系刪除.
相關知識推薦
問:近期不少市民關注房地產權證“加名”問題,請問怎樣才能實現“加名”?答:其實“加名”不只是在房地產權證上增加一個產權人的名字那么簡單。從法律上來說,“加名”實質上是增加房屋的共有權人。按照目前法律法規規定,要增加房屋的共有權人,可以房地產權贈與、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日前出臺實施,引起廣泛的社會反響,尤其是關于婚前購房屬于產權登記一方的規定,對于已婚有房者心理產生了很大影響。據媒體報道,青島要求對夫妻雙方中打算在房產證上加名字的一方收取契稅。記者昨天從市住建委了解到,本市對于房產證更名的政
買房熱潮的不斷升溫,辦理房產證就成為了買房后的大事,房產證加名字也是人們在意的問題,那么房產證加名字的費用是多少呢?法律快車小編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房產證加名字的費用:1、公證費40元/平米按產權證面積核算。2、契稅:按基準稅率(3%)全額征收,由受贈人支付。3、測繪費:1.36元/平米
核心提示:根據情況的不同,房產加名的流程也有所不同。例如無房貸房產證上加名流程首先是帶好房產證、身份證等的原件和復印件到房管局辦事大廳咨詢工作人員,并領取號碼,按照號碼的次序和房管局大廳廣播提示前去辦
公共維修基金稅一般依照房屋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數額計算繳納。購房者應當按購房款2-3%的比例向開發商交納維修基金,或者參考購房者從開發商處購買房屋、辦理產權過戶時的總房價,按照當地住宅建筑安裝工程每平方米造價的5%至8%來計算,具體收取標準由各地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地實際確定。
房產契稅的滯納金是按日加收滯納稅款的萬分之五。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繳納房產契稅的房地產登記部門無法核發產權登記證書、無法提取住房公積金、無法辦理戶口,同時由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并加收滯納金。
依法免納房產稅的房產有:企業主管部門所屬的學校、醫院、療養院、托兒所、幼兒園自用的房產,私立學校、診所、托兒所、幼兒園自用等房產,以上均屬于法律規定的免于征稅項目。
租賃合同中的押金依法免收印花稅,押金不屬于印花稅應稅憑證。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所征收的一種稅,是對合同、憑證、收據、賬簿及權利許可證等文件征收的稅種。
房屋進行買賣交易需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但個人購買首套房不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對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
社保是按照如下比例繳費的: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21%,個人繳納8%;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9%,個人繳納2%;失業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2%,個人繳納1%;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0.5%;生育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0.8%,個人不需要繳。